|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名噪一时的武阳鼎罐

名噪一时的武阳鼎罐

关键词:绥宁,绥宁文化,绥宁旅游,绥宁黄桑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清末民初,绥宁生产一种鼎罐,因品种齐全、质优价廉,不仅在邵阳、怀化地区很受欢迎,甚至远销广西、云南、贵州等地,被称为“湘鼎”,声名远播。这就是名噪一时的武阳鼎罐。

2009年8月5日,我与邓湘子等人,专门到净溪寻访当年武阳鼎罐的踪迹。

名为武阳鼎罐,其产地却在枫木团乡净溪村。净溪今属枫木团,但在20世纪初,它属武二里,即现在的武阳镇,所以称武阳鼎罐。

绥宁地处雪峰山南端,境内铁矿资源较为丰富。据历史记载,元朝时候,绥宁就有生铁冶炼这一行当。清同治十三年(1874),有邵阳商人在长铺投资,开办了绥宁境内第一家铁矿厂。铁矿厂规模不大,技术也很粗糙,但它为当时的铸鼎、铸锅业提供了原材料保证。武阳鼎罐之所以质量上乘,受人青睐,就是因为绥宁的铁矿含硫量、含磷量都很低,是铸造鼎罐的上好材料。20世纪初期,鼎罐铸造业还都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农闲时节,几个懂技术的当地村民凑合拢来,组成临时“工厂”生产,第二年春天,卖了鼎罐分了红利,各自仍然回家种田。

1912年,邵阳人在净溪开办了第一家鼎罐厂——武阳鼎罐厂。《绥宁县志》载,武阳鼎罐厂系合资经营,有资本2600银元,冶炼炉一座,职员2名,工人7名,年产值5400银元,也属季节性生产。主要生产鼎罐,也铸造犁头和水缸。鼎罐型号从4色到40色不等,品种齐全。最小的4色鼎罐是煨茶鼎罐,俗称“煨盛”,最大的40色鼎罐是农家的猪潲鼎罐,后来因为交通不便,运输矿难,20世纪三十年代末停办。

武阳鼎罐厂停办后,以杨宗红师傅为首的家庭作坊式生产还在继续。

1921年出生的杨宗红师傅,是杨家的第四代鼎罐技术传人,也是现在年龄最大的鼎罐师傅。他说,纯手工铸造的武阳鼎罐有三种,饭鼎罐、猪潲鼎罐和煨盛。也铸过装水的“缸龙”,但不多。他们铸的饭鼎罐屁股滚圆,十分厚重,打烂后里面是白色的,说明很“实落”,所以不烧饭。现在的鼎罐打烂里面是黑的。一个小工厂需要十多人,包括师傅一人,主要看火色,挖泥、踩泥两至三人,劈柴、扯炉三至四人,灌铁水两人,做模子一人,据杨师傅介绍,鼎罐模子有红模、冷模两种,不过他们只做过红模,没做过冷模。另外还有一些打帮手的。

武阳鼎罐颇有名气。据邓湘子所查资料,民国时期,如果说到绥宁特产,只有两种东西值得一提,一是有两丘田的贡米,第二,便是武阳鼎罐了。武阳鼎罐不仅畅销周边地区,甚至远销云贵广西。杨宗红师傅介绍,每年打落谷子,他们便打点行装,几个师傅结伴上贵州、走广西,要到第二年开春才能回来。

新中国成立后,县里开办鼎罐厂,杨宗红等就进入县厂当师傅。20世纪六十年代,省里压缩县厂,位于现在物资局的县厂也被撤消了。

1973年,杨宗红他们还生产了一批鼎罐,后来就再也没有开炉了。那一批鼎罐,成了武阳鼎罐的绝唱。

1973年铸造的水鼎罐。

绥宁籍作家邓湘子(右)与杨宗红师傅(左)及其老伴。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607476920 传真: 邮箱:2363022566#qq.com
地址: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 邮编:422600
Copyright © 2004-2024 绥宁在线运营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