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在线网络看房团,团结一起去买房,价格更优惠!
绥宁县本地自己的上网导航

主题: 读《一个北京高中生的春节回乡偶记》有感

  • 绥宁网事
楼主回复
  • 阅读:11039
  • 回复:5
  • 发表于:2019/3/3 9:49:19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绥宁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这几天,有个叫“北京家长”的公众平台发出一篇雄文——《一个北京高中生的春节回乡偶记》,相信许多绥宁人都读了。一读完该大作,我就情不自禁地对别人说,这篇文章说出了许多绥宁人不敢说或不好意思说的话,作为一名绥宁李熙藉在北京就读的高中学生,能有如此见识,如此文笔,确实不简单。不过呢,再三品味该大作,稍许觉得有点不对劲,我这人喜欢多嘴多舌,就谈谈自己个人的读后感吧。




开头是这样说的:绥宁县,一个总人口约38万的小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县境离长沙还有约400公里,四面群山包围,仅留下一两条细微的“夹缝”进出,供居民世代喘息。接着讲述自己一行7人于腊月28日清晨6点从北京到了长沙,等了5个钟头才坐上大巴,绕道城步在关峡下车,晚上才到李熙逆流水村老家,路上走了13个钟头,然后就把绥宁交通说得一无是处。

腊月28日,路上车多人多,交通有点混乱,那天武阳又赶集,路上可能多处堵车,耽误了时间,不过好像也不必要把一个大屎盆子全扣在绥宁交通的头上。再说了,为什么不在洞口下车,坐中巴过红岩回李熙呢?

查看一下绥宁交通路线图,或坐车绕绥宁县转一转,绥宁绝对不是作者所说的:四面群山包围,仅留下一两条细微的“夹缝”进出,供居民世代喘息。

我女儿腊月26日从长沙回家,费时不到5个钟头,还在洞口县城玩了好久,我是不是该把绥宁交通捧上天?

但是,文章和“北京家长”平台给我的留言回复都提到了武阳的马路市场,这个绥宁应该虚心接受。武阳镇的马路市场已经成为绥宁北面一大毒瘤,每逢集日,车子在人海中艰难游泳。如果你有急事,真想跳脚骂娘;如果车内有危重病人,武阳的马路市场一定会延误病人抢救,甚至成为间接杀人凶手。武阳镇领导和绥宁交通、路政人员应该感谢这位学生的提醒。

也不得不承认,目前,交通仍然是绥宁的短板。主干道等级不高且不说,沿线老百姓随意在路边乱堆乱占,不文明、不雅观、影响交通。有的乡道、村道道路质量不达标,有的甚至是豆腐渣。

作为绥宁有关领导干部,这篇文章也值得一读,然后扪心自问:我的工作真的问心无愧么?



文章写道:小姑姑指着窗外的连绵群山,对表妹说:“你妈妈就是从这样一个‘山沟沟’里走出来的。绥宁是这样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不想进来。”

绥宁是围城不假,外面的人想不想进来我不知道,但是里面的人,不见得人人都想出去,我亲眼所见,很多绥宁人在家乡也发展得不错,他们的幸福指数,未必就比北京人低。

 三



我顺便查了一些当地的经济数据。绥宁县的财政收入,2016年10亿多,2017年5.495亿元,2018年5.156亿元。全县每年上缴省里约2000万,上缴国家约一个亿,而国家与省每年转移支付20来亿。全县38万人口,每年要靠国家养着。

对于文章罗列的这些数据,我不予评说,就议论一下最后一句:全县38万人口,每年要靠国家养着。想问问作者的绥宁亲戚朋友,你们不用劳动吗?你们每年从国家那儿领了多少钱啊?即便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国家只是扶持,并没有“养着”。五保户的确是国家养着,他们每天从国家手里得到的钱不到20元,买瓶洗发精还只能买瓶小的呢。作者不愧是来自皇城北京,自信满满!



“红岩”“关峡”,这种地名就有点让人望而生畏。据说,这里在古代是王溪蛮的据点之一。关峡的苗寨正在开发苗王的“王城”作为地方文旅项目。之前,村里一位来自东北的外地媳妇第一次来探亲,坐在车上在山里绕几圈之后就哭了。因为这里有一进去似乎就走不出来的感觉。

绥宁的地名,作者望而生畏,可是北京有个地方叫煤山,吊死过皇帝呢,北京有个菜市口,专门杀人的地方,作者怎么不望而生畏呢?顺便科普一下,绥宁历史上只有五溪蛮,没听说什么王溪蛮。说到村里东北媳妇的事,也许是真的。我也知道一件轶事:位于东北的哈尔滨中医大学本来是一本院校,可是在湖南却按二本分数线招生,为什么呢?因为湖南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愿去东北读书。



我戴着眼镜在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文章中找啊找啊,硬是找不到一丝一毫的乡情,倒是富贵、高傲、偏激充盈字里行间。从踏进绥宁的土地开始,没有一样让作者看得惯的。城镇没有规划、房子杂乱无章、乱烧垃圾、喝酒打牌、丧事大操大办……于是他感慨万千:我每天清晨起来,嘹望旷野,依稀听几声鸡鸣,感觉乡村生活就像一个大泥淖,精神越来越少,没有兴奋和激情,却总有一种沉重和乏力感。

乱烧垃圾、挥霍青山绿水,确实是绥宁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农村,很多住房周围垃圾到处都是。农村保洁员为了减少垃圾搬运,随意焚烧垃圾而没人管。乱挖乱建,河水污染。

还有绥宁长期积贫积弱,绥宁教育越来越差……可是38万绥宁人终归还要生活,问题固然一大堆。可是既然是问题,或迟或早总得要解决,总得有个办法,有个思路。我想国家不大可能将绥宁县一脚踢进太平洋去吧?这篇文章有思路吗?这篇文章或许还有幕后策划、推手,你们有思路吗?正因为文章有这样的缺陷,所以文章结尾虽然写得好,可是我读不出多少真诚,倒是有点虚伪、做作。

现在网络上流行揭短文化,只要揭短,管保吸人眼球。遗憾,这篇高中生文章没有脱离这个窠臼。仅仅是为了揭短,我也会啊,随便上网查一查,北京的短我能揭出一大通。

难道绥宁真的就是一个大泥淖吗?非也,如果洪江至武冈的高速公路能成功修建并过境绥宁、兴永郴赣铁路能成功修建,过境绥宁并设站,绥宁的交通将更加便捷。

绥宁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山地宽广,海拔较高,发展生态农业大有可为。还有绥宁旅游资源丰富,极有可能成为日后的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绥宁要想进入美好明天,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绝对没有像这篇文章写的那么暗无天日。



我向平台留言:光棍问题和环境问题,其实是全国性问题,平台如此回复:1,光棍问题是全国性问题?存疑。2,环境问题是全国性问题?存疑。对于这样的回复,我真是醉了,在平台看来,全国都已经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唯独小小的绥宁还处在原始社会,悲哉!所以我认为,这不完全就是一篇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那么简单,其幕后策划和推手或许起的作用更大。

我大致浏览了这个叫“北京家长”的平台,其他文章阅读量很小,就三两百,这篇北京高中生的春节回乡偶记,阅读量两万多,推文策划非常成功。



说了那么多,我仍然不否认这篇学生文章的正面价值、现实意义。金屋塘有句俗话:说话的徒弟,听话的师傅。意思是说话不要信口开河,免得被别人揪了辫子。我想,写文章拿出来公开发表,也是这个道理。(作者:袁光祝)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绥宁网事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3/3 9:53:38
  • 来自:湖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后 记》 伍素仁



两年前春节,一位从北京来的绥宁女婿写了一篇《春节见闻:如鲠在喉的“精准扶贫”》,对枫木团乡一位养猪户同学的“精准扶贫”提出质疑,文章还算是就事论事,也不忘夸赞一下绥宁南方的美丽的景色,但发表后反响强烈,几乎是一边倒讨伐北京女婿动机不良,抹黑绥宁。

无独有偶,今年春节也有一位随父亲从北京回家的过年的“北漂二代”,也写了一篇《一个北京高中生回乡偶记》,也同样引起强烈反响,只是褒贬不一。2月28日傍晚我仔细阅读此文之后,于3月1日上午也写了一篇《孩子,你为绥宁操心过头了》的读后感,并历经千辛万苦于当晚九点左右转到微信公众平台,本意是想驳斥一下文章里的观点以及作者态度,不承想引起更大的反响,几乎所有我所在的微群都拍手称快,说我说出他们想说的话,更有人说我血性没有凉透,敢于亮剑。3月1日晚起此文在各大微群疯狂转发,3月2日早上,点击量已到达将近六千。今天早上十点多,有位高中同学给我发来私信,提醒我文章是否有点过激了,能否删掉?我当即打开微信公众平台把文章再看了一下,发现文章何止是有点过激,简直是极尽辛辣、刻薄、讽刺之能事。这时候我在想,这样过激的言语对于一位十几岁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影响?孩子是否能承受的住?我又何必对一个孩子恣睢必报呢?于是马上删了这篇文章,对我来说,这倒不失为一种明智。后来很多人发信息给我为何删掉,表示遗憾与不解,我一律回复:反应太强烈了。

帝都律师的《春节见闻:如鲠在喉的“精准扶贫”》,如今已经时过境迁,烟消云散;而帝都学生的《一个北京高中生回乡偶记》,却可能还在继续发酵;而置身事内的绥宁人,更多的表示不解与无奈:“两年前一个帝都来的的律师,两年后一个帝都来的学生。绥宁怎么了?”“别的地方的人,出人头地后只想着怎样回报家乡,哪像绥宁人……”“为什么都是北京的?”其原因就是忍受不了发迹后的绥宁人对故乡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当然并不是所有原籍绥宁的北京人都对故乡这这般姿态,这里再说一个真实的故事,还是北京帝都,还是从逆流水村出去一位北漂,2011年11月,这位北漂的奶奶(高龄93岁)不小心摔了一跤,在其行将就木之际,这位北漂于是特地请假从北京回来专门伺服奶奶,帮其端茶,喂饭,洗脸甚至换洗衣服。后来别人问他何故这般悉心照料奶奶,他仅淡淡地说了一句:“没有奶奶就没有我!”我听到这事当时就热泪盈眶,泣不成声。

必须说明,我之前并未跟孩子一家有什么过节,而且说起来也算是转折亲。孩子写这篇文章出发点或许是好的,是为了反映家乡的一些不良状况并呼吁整改。也有很多人认为这篇文章根本不是孩子的语气,而是大人在捉刀代笔。对我来说宁愿相信这是孩子的文章,因为文章有几处常识性的硬伤,譬如一个村的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男女比例三比一或二比一,这是非常离谱的事情,而孩子想表达的可能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比如2010年内)这个村出生的男女比例三比一,二比一,这样解释就比较合理了。再如:全县38万人口,每年要靠国家养着。这句话等于把整个绥宁人都说成是白痴靠国家养了,别人听了焉能不气愤?因此大人(尤其是其父亲)不可能犯这样常识性的失误,但作为大人,有监督指正责任。

一个在帝都出生长大的孩子,根本不可能了解农村土地的实际情况,除非是整个村搬迁到另外一个地方统一安置,否则农村规划就是纸上谈兵。农村建房,有先有后,先建房的可能捷足先登,占了有利朝向与便利(当然都是在自己地里),而且经济能力不同房子规模也不一样,因此就显得参差不了齐。而作者在农村建房已成既定事实不可逆的情况下说“规划”,真的未免过于naive(天真)了。孩子在文章里表达的东西太多,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光棍危机等,这都是全国性社会问题,不是一下子所能解决的,几乎是束手无策,谈了也于事无补。因此文章结构看起来很松散,尤其像是散文诗,几句话一个段落,一件事情未说完就到了另一件事情。如果真心要写,倒不如集中写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因为在农村只有这个问题才是最迫切并且也是最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能够得以改善的。

其他的就不赘述了。

应该说,我当初激扬文字一气呵成写了《孩子,你为绥宁操心过头了》这篇尖酸、刻薄的文章(也有几处笔误,语法甚至也有硬伤之处),其初衷更多的是反感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流露出对绥宁农村的厌恶之情,并使用了很多我们认为带有歧视与偏见的字眼。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你是相信还是不相信,当你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地展现出你城市人的傲慢姿态时,其实已经把绝大多数绥宁人得罪了!因此写一篇《孩子,你为绥宁操心过头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心比心,不知道你们心里又将如何承受?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却往往无法躬身反省自己。也罢,得饶人处且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我已经及时删除这篇文章,姑且把孩子硬伤频出的文章当做是童言无忌,但作为大人如不及时引导及时纠错,却还在沾沾自喜、与有荣焉话,那真是无语了!

顺便提一句,我是浙江一家高端镍基合金无缝管厂的总工程师。

  
  • 灰烬。
  • 发表于:2019/3/3 21:36:24
  • 来自:湖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这一切都没有用,在三线城市以下的城镇,未来焉有完卵?
  
  • 星?火??
  • 发表于:2019/3/7 21:51:20
  • 来自:广东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路过,
  
  • 贺永强
  • 发表于:2019/3/15 12:15:00
  • 来自:湖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孩子写的是她自己的身心体会,大部分内容的的确确是绥宁乃至全国农村的真情实事,少数内容与我们所想不合轨,也情有可源。我非常希望在外生活的绥宁人,回到绥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吐露出来,让我们自己清楚绥宁与外界的差距,正视自己的不足。但对于孩子,我们首先应当表扬他的闪光点,再批评的不足,不要一味的否定,才不会影响她创作文学积极性。
天天恭贺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