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在线网络看房团,团结一起去买房,价格更优惠!
绥宁县本地自己的上网导航

主题:

  • 贺永强
楼主回复
  • 阅读:25552
  • 回复:0
  • 发表于:2017/12/14 8:24:03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绥宁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家乡的路


上世纪七十年代,楼下冲的四合院落,座落水口到大浪江的大路边。小时候,每天站在家门前,就会看到路上有络绎不绝的行人,家门前两眼井离大路只有二,三十米远,来往的路上行人口渴了,到井里打杯水喝,亲歳朋友到家里来歇歇脚,为我们家增添了不少热闹。

三四岁时,大队开始修马路,那时没有挖土机,没有铲车,修路的工具就是锄头,铁锹,竹蔑簸箕等。一穷二白的岁月,都发扬毛主席愚公移山的精神,记得比较清楚的就是太岭背那段路,那时出集体工,母亲总把我背在背上,到工地上便把解下来,到路边折一些柴叶子,让我坐在柴叶子上,又捡一些松果放旁边给我玩,然后就加入修路队伍,记忆中男的在前面挖,女的就上簸箕的土,男男女女来来往往把土一担一担担走,碰到大石头,就打炮眼,装雷管炸药,把它炸烂,一块块抬走,修路时,社员们情绪非常好,干劲也很足,每个人脸上汗流滚滚。个个脖子上挂了一块汗巾,时时把汗巾往脸上一擦,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放炮炸烂的石头,有些太大的抬不动,就几根钢钎一起翘,几个男人喊着号子,把它翻开,村里马路修了好几年,别村有一人问一茅坪人,你们茅坪马路修咋样了,那人回答说,基本上啧,后来茅坪人修马路――基本上啧,成了水口有名的歇后语。

当时修马路,一个大队也划分了任务,茅坪大队是从太岭背修到石门楼生产队的文化室(也是现在的贺全成家),从文化室到大浪江是大浪江大队的任务。马路修通后,最先跑上马路的车是手扶拖拉机,村子里的伙伴只要听到手扶拖拉机响,都会跑过来,跟在车子后面,跑上一段,由于马路坑坑洼洼极不平整,车子跑得一颠一簸很慢很慢,大一点的伙伴爬上车,坐上一段,感觉特别光彩,对我们这些爬不上车的人,是一种极大的诱感,希望自己立刻长大就好,爬上车感受一下坐车滋味就好。

由于马路与以前的老路绕开了,没有经过楼下冲,而是石门楼院门前过,渐渐地家门前那条古道,走的人越来越少,后来大哥到了已婚年龄,取妻成家,原来居住的房子,略感窄小。八六年,父亲想到我们有三兄弟,迟早要分开成家,就张罗新房的去处,由于自己家马路边没有自留地,于是把新宅场选在离马路有五,六十米的地方,交通还算便利。

八十年代,自行车成了农村孩童上学,劳务出工的主要工具,但数量还不算多,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依然是走路,以前的各条老路依旧畅通,除了上学的路,走得最多的路就是去栗界舅舅家的那条路,过枞山冲到泌水,经罗家岭到栗界,那路边一溪一滩,一岩一树非常熟悉。

九十年,自行车逐渐普及,我也离开故乡那条泥泞的马路,去邵阳求学,踩上水泥硬化路,每一个假期回家,由于自己没有车,走亲仿友,赶集购物,依然会选较近的古道而行。家乡的马路,被雨水的冲洗,岩石宊隆,沟坑堵塞,村里时常派任务工整修,每到年前赶集,水口的各条路口,都摆滿了各个品牌的自行车,成了当时家乡一道独特风景。

二千年,摩托车逐渐盛行于家乡的马路上,在外打工的我,也回到家取妻成家,着手建造自己的房子,那一年,走的最多的路是回娘家的路,长年在外打工,自己没有车,每一次回娘家携妻背子,翻茅坪过菖蒲江深丈丫,虽然爬界下坡,但也步步欢快,春笋出土时,我和老婆踏着麻石路岩,数着根根竹笋,一座山不知不觉的越过了。家里的房子修好以后,为了生计,我放下老婆和孩子,又返回广东融入打工一族。

二00八年,响应国家扶资政策,家乡的马路开始筹备硬化工程,二00九年正式投入建设,原来泥巴与岩石相粘的路面,坑坑洼洼情景终于消失于村民的视野,历经数月的领导督促,村民们辛苦工作,一条宽4.5米平整的水泥村道,带来交通无限的优越。摩托车已普及各个家庭,马路上逐渐停放各种品牌小型客车。我也拥有了自己第一辆小货车,每一次回家,基本是以车代步,走亲仿友,很少走以前茶马古道。

如今,家乡的马路,车水马龙,每逢腊月年尾赶集的日子,水口街头各个路口,小车都摆排数百米,以前的古道,人迹绝踪,柴草丛生,已经不通了。四十多年的光景,随着国家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家乡的路是越走越好,村民们的路越走越宽广……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