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在线网络看房团,团结一起去买房,价格更优惠!
绥宁县本地自己的上网导航

主题: 楼下冲家族群聊文集(七)

  • 贺永强
楼主回复
  • 阅读:14577
  • 回复:0
  • 发表于:2017/12/1 22:48:03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绥宁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楼下群聊文集(七)

黄生东
黄桑嫁了楼下女,
正好旅游看风景。
自愧此次缺了席,
哪日出身来补礼。
大家好!多玩玩[强][强][强]


陶永元
看了你们的留影,不觉使我回想起一九六七年就读于绥宁一中时,来黄桑宣传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精神,路过途经黄桑的一个凉亭上,有这么一首诗歌:
黄桑云,黄桑云,
有女莫嫁黄桑坪。
遍地柴草好荒凉,
倉里无粟饿死人。
今天喜见楼下冲亲眷兴高采烈于黄桑景区的照片后有感于后:
黄桑云,黄桑云,
有女要嫁黄桑坪。
旅游开发加洋楼,
三餐饱饭胀饱人。

贺永强
群见亲人曲幽谷
喜颜滿面乐无忧
美景入群宛如画
画中美人又似花

黄生东
千绿丛中几点红,
花好又须叶来蓬。
美景值得多观赏,
一行亲人在景中。

贺永强
暴布飞流数千丈
六鹅故事把名扬
亲人齐游此美景
路路风景尽欣赏

话黃桑

贺永强

山河秀,
天下数黄桑。
拔地铁杉惊四海,
参天银杏盖三湘。
幽谷桂兰香。
云烟起,
林壑著纱妆。
角雉白鹇无冷热,
华鲮黄麂有温凉。
霞彩染山光。

可惜腰痛困在家
只有在群欣赏画
细听流水哗啦啦
又闻亲人笑哈哈

黄生东
@贺永强?
老弟腰杆为何痛?
怕是劳累缘故中。
工夫重来要注意,
年轻也须多保重。

贺永强
@厚德載物?
讲起腰痛好多年
腰椎突出骨增生
前日老病又来犯
只好在家把药煎

黄生东
@贺永强?
提起腰病苦难言,
吾患此病几十年。
医学没有根治方,
今年花费几千元。[流泪]

贺永强
@厚德載物?
得坏此病不费轻
做工走路都小心
偶尔一下不注意
又花钱米又伤身

               童年往事

                       贺永强

在那个集体所有制的年代,最早的记忆是在母亲的背上。那时工分就是命根,为了挣工分,母亲就把我背在背上,早上随着队长的哨声出工,黄昏随着哨声而息,由于长时间背在背上,到晚上解下来时,小小的大腿和胳膊上都被背带勒出条红红的印子。逢秋天打谷子或晒谷子的时候,就在地上铺上一层厚厚的稻草,从背上把我解下来,放在稻草上任我滚爬。
我是三岁才断奶的,当时情景依然记得,母亲刚开始决心让我断奶时,是不让我吃,但经不起我又哭又闹,根本做不到,没办法母亲只好把蓝药水涂在乳头上。刚刚看到有点害怕,但一想到那甘甜的乳汁,诱惑太大,小嘴巴自然而然的吸上乳头,后来母亲实在无法,只好每天在乳头上涂上苦味的东西,才使我切底告别乳头。
大一点了,母亲就不再带我去出工,我就在家和哥哥姐姐在一起,每到黄昏,我总是站在家门前期盼父母的归来。那个年代,家里都饲养了很多家禽,、猪,牛,鸡,鸭,鹅等,父母散工回来,看到鸭鹅没回来,墨里墨黑的又得去寻。
那个时电很少用,供电很不正常,照明的东西是煤油灯和篾片,但煤油需要钱和票购买,不花算,普遍的家庭照明都是篾片。篾片是用山里的竹子,剧成一米左右长,然后破成小片片,捆成一捆,放进池塘里泡上十天半月,然后经太阳晒干,这样加工的篾片烧起来就不会熄。由于看不见,只好点篾片火去寻鹅鸭,为了这些琐事,父母常常吵架。
晚饭后,母亲就得把第二天的猪菜剁好,我总在火罗上的长凳子上困告告,待父母把事情做得差不多时,我便在凳子上睡熟了,母亲又得抱着我给我洗脚,太累了就用湿布把脚擦两下,送到床上去。
长到七,八岁左右,我就跟村里的小孩去放牛,剁柴。放牛是件高兴而烦恼的差事,那时家家都有牛,去放牛就有好多的伙件玩,村庄的周围是青青的竹林,一大伙人把牛赶到竹林里,尽情玩耍。大一点的哥哥,叔叔。爬上竹子尖尖上,把竹子驼下来,弯成弓,在适当的位置用竹枝编一个圈,人坐上去,下面的人拿着竹尾一收一放,荡起秋千,一个个轮流来玩,感受惊心动魄!也有时,大的三个四个围在一起打扑克,牛不见了,就乱呼乱叫让我们小的去寻牛,当时竹山柴草多,这是个苦差事!
剁柴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夏天去泌水山塘里,山塘宽水也深是个洗澡的好地方,六月里山塘里特别热闹,聚积泌水,候家,毛家山,我们楼下冲,石门楼所有青少年,每天都有几十人,我游泳的本事,都是在山塘里学的,熟练的。有段日子,全海三哥,全龙三哥,永胜二哥他们,在到弯里顶上,那片矮矮的小松树里,用柴刀掏起土灶,用来烤红薯吃,还看到他们从家带米菜,酒,到山上来,把米塞进竹筒子,倒进水放在土灶上煮饭吃,竹筒饭的味道特别香,至今也特留恋!
小时候特盼望过年,因为过年有太多好玩的事,杀年猪,放鞭炮,打陀螺,溜雪撬,看戏等等,除夕夜吃完饭后,父母便把准备去拜年的肉劈好,糖包好,切几片肉和萝卜或者海带,参几块骨头,装进一口大鼎罐,放到火罗的仓架上,把准备好的杠杠好杂柴塞进火罗里炖起来,一家人围着火罗聊着,想着开心的事,这一鼎罐东西,就是春节的主要食物。
那时冬天,十月份就下雪了,雪下得非常厚,寒冷的日子也特别久,田里年年冬耕存冬水,冻久了池塘里,田里结了层厚厚的冰,冰层上可以任人行走,由于冰面的光滑与平整,是我们打陀螺,溜雪撬的好地方。
陀螺的材料一般是楼下冲屋背的,那片茶子林的茶子树,茶子树坚硬而光滑,而打陀螺的鞭子,是用棕叶子撕成条条丝丝,一端用根小木棍捆起来,鞭子不停的抽,陀螺就旋得越励害,大伙儿把陀螺会架子,看看谁的最励害,整个冰面上只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由于陀螺的尖端是木的,不经磨,聪明一点的人就把尖端钉一个针或者小钉子,这样就耐磨多了,大家一看到都这样做。
雪撬是自已用竹子做的,一般选用五,六寸的竹子,长度大约七,八十公分,数量两根,但裁得时候必须注意,一端在竹节前留出十到十五公分,选择比较直的面,再从竹节节骨处锯一锯,留三指宽的样子,用火慢烤扳弯,做雪撬的前端,再锯三块长五十公分的木板,用钉子四四方方,钉到做好竹子上。人坐上去,在冰面上,你推我,我推阵你,玩得不亦乐乎!有时跑到周里坳,林家屋背的去滑,但最刺激还是老屋门上,老冲山下来的那条路上,地势陡,速度快,滑下来,爬上去,反反复复,累也不怕累,连吃饭都是匆匆忙忙,放下筷子又继续去玩,直到天黑,才依依不舍的回家,相信外甥,胜权,国栋他们还会记得!
奶奶是个戏迷子,她的这一举完全遗传到家庭的每一人,而且带动儿媳,孙媳,在电影还特别稀罕的那个年代,每年春节,大队都要请戏班子唱人戏,一听到唱戏的消息,家里人就提前做好家务,早早地吃了晚饭,你喊我,我呼你,准备好照明的工具,爷爷奶奶提着那盏老马灯,我们就拿扎篾片,兴高采烈的去大队部礼堂,恭候节目的表演,当时许多大队也成立了戏班子,我看的最多是大浪江戏班子唱的戏,当时竹青太嫂还是班子里的主打演员。后来公社成立了电影放映队,生东姐夫聘为放映员,对于我们这个大家庭看电影,也是向阳花木,近水楼台。那时家里婚嫁寿宴,都要请他们放几场电影,生东姐夫文采好,口才棒,好话出口成章,而在放映中途,会给大家恰如其分解释片中剧情,深得观众喜欢。
由于爷爷奶奶的火罗上,在冬天每天都要烧火取暖,所以要烧大量的柴,爷爷走路时,只要见路上好烧的东西,都一一捡回家里,由于雪冻非常利害,山上雪压柴不少,待冰雪融化后,伯叔几个便和全字辈,帮爷爷奶奶把山上的雪压柴搞回来,对于爷爷奶的柴火,三个姑姑也特别上心,大姑,大姑爷,有时下来,都要扛头柴下来,而小姑,便陈的抓新的,一车一车的拖过来,都是黄鹰头里面的好杂柴,记得有一次清早,用鹅公田占跃叔的拖拉机送了车柴过来,卸了柴吃了早饭回去时,正值孩童上学之时,几个孩子爬上车去上学,谁知车开到塘坑脚下,车便掉到田里,几个小孩都受了伤,还是苍天有眼,祖功所佑,没有什么大碍,也不幸之万幸。
往事历历在目,岁月又如行云流水,源远不息,意难却,书不尽,,,,


             贺氏家族的“石门楼”

                     贺永强

明朝,贺氏家族载字辈从江西到邵阳绥宁瓦屋来了四弟兄,载禎,载祥,载祈,载用,在瓦屋安居乐业,经历字辈载,舜,彦,朝,时,五代人都还在瓦屋,时字辈先祖贺时向膝下有两个儿子:熙泰和熙凤,当时家境没怎么好,老大熙泰做起卖沙罐的买卖,每天挑一担沙罐在瓦屋附近的金屋,唐家坊,水口等地叫卖,虽然赚不了多少钱,但也免强能糊嘴度日,由于家境贫寒,年纪老大了,没有人愿嫁他为妻。
有一天,他挑一担沙罐一路叫卖到茅坪林家,林家有一户人家,生有一女,也有些年纪,料理家务是把能手,生得耳大印宽:,且经路过的算命先生算过命,说她八字带“扫”,所以附近年龄相当的男人不愿取她,也不知她带“扫”,究竟是扫出还是扫进,怕她扫走了自已的家财。先祖熙泰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想自己条件也只如此,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想取林家之女为妻,她带“扫”,无论是扫出还是扫进,大不了把这担瓦罐扫走了,心意已定,就向林家父母提亲,林家父母看看先祖熙泰,虽然家境淸贫,但人长的淸秀,且为人忠厚,滿心欢喜答应了这门亲事,两人也情投意合,所以这桩亲事成为一段佳话。
      成亲后,由于先祖熙泰瓦屋塘房屋简陋,且还有父母弟弟在那居住,没法给他们腾出一间婚房,所以起初在林家住了一些日子,觉得长期如此也不是办法,所以想找一个地方建房居住,经林家父母同意后,把宅场选择在茅坪石门楼老屋里。
     老屋里原来是一个乱岩窝,岩石上爬满了层层乌萢藤,先人说是个乱蛇出洞的地方,岩石是经过几次涨水,从后山上随泥石流冲积在一起,后面的条条山脉,象蛇一样延伸到此后,后龙饱滿,靑龙绵长,选好日子,起初夫妻俩在那里架了座茅屋,住进茅屋成了家,开始新的生活,林氏太婆勤劳,闲不住,开荒种粮种菜,也喂了家禽,熙泰先祖,依旧做着小买卖,日子也顺顺畅畅,过了不久,夫妻俩打算喂养一头猪婆,来增加家庭的收入,一打听,刚好田凼许高坳有户人家喂了一头猪婆,正打算卖,且价钱还便宜,这头猪婆好久没生崽崽,猪婆主人家认为猪婆蒙了,生不了崽崽,所以便宜卖,而先祖熙泰夫妇俩不知其内情,主意已定,过了称,付了钱,吃了中午,夫妇二人把猪婆用猪篮子扎好,起程抬回家,一路上这猪婆脚打足舞,扭头摆尾,没走一半路程,就把猪篮子蹦的稀巴烂,没办法夫妇只好各拿根勺子,象赶牛羊一样把猪婆赶回茅坪,谁知这猪婆不象人样顺着路走,在路边山上到处乱蹿,夫妇俩这里拦,那边碾,到大浪江时已至黄昏,两人折腾的精疲力尽,到了周里坳枫木树脚,这猪婆又朝山上湾湾跑,夫妇俩实是没力气了,想到距离家不远,任你往山湾湾跑,待回家吃口饭再来赶,夫妇二人回家吃了饭,又来到枫木树脚湾湾里,看到这湾里被这猪婆嘴烧得面目全非,夫妇俩走到猪婆身边,发现猪婆烧了一个大坑坑,坑坑里有两个坛子,打开坛子看,是两坛白花花银子,夫妻喜笑得合不拢嘴,天色已晚,这猪婆不知咋地,不再乱蹿,顺顺畅畅沿路回到家,后来这个湾湾就叫作“银子湾”
      原来一穷二白的家,收获了两坛银子的大财,家道一下宽裕了,购置一些田庄,这个猪婆到了茅坪石门楼,每生一窝崽崽都是十多个,一窝崽崽能卖好多钱,家业事事顺风顺水,夫妇俩所生七男二女,人财两胜,田庄利滚利,息生息。家业越发兴旺,家里喂了一头水牛,相传这水牛的脚底有一个“田”字,只要这头牛走到哪,哪里的田地都要卖给先祖熙泰,邻近曲溪的人怕这水牛去曲溪,就在交界的农江田设了哨卡,派人轮流值班守哨,不许这头水牛过农江田去曲溪。
       后来子女成人,泰公教子有方,七个儿子个个学得一身石匠手艺,原来的茅草屋,被父子八人修成八个门庭,成了一个远近有名的院落,四周彻有石墙,筑起石门楼,虽然家大业大了,但泰公时时不忘行善积德,从茅坪到瓦屋的路桥出资修建和维护,参与修建湘黔古道盤山的路和石拱桥,盤山路边石碑上都刻留有他父子赠献银两和贡献工日。
      随着家族人员越发越多,一大家子在石门院落居住拥挤,长子贺登林和五子贺登桢迁徙于茅坪毛家山居住,二子贺登槐迁徙于罗沙村口子上沙山居住,三子贺登权迁徙茅坪檀木坳居住,四子贺登相,由于瓦屋塘是泰公所生之地,他迀居于瓦屋塘,七子贺登楷迁居菖卜村牛子界,只有六子贺登材留居茅坪石门楼,后来七子贺登楷的几个孫又回茅坪,在黄家院和楼下冲修建第府,
     时至今日,泰公后裔已发到几千人,由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石门楼院的贺氏家族,有的在京广大城市买房居住,有的把宅场选在交通便利的马路边,原来繁华热闹的石门楼院,只留下那古老的石墙和那久经风雨的石门楼……

黄生东
散文作者贺永强,
铭记祖先是好样。
搜集古典勤写作,
作者协会点名要。

贺永强
@厚德載物?
姐夫真是好肚才
诗词作得我喜爱
可惜老弟水平差
祖史不能全记载

黄生东
@贺永强?
内弟一篇好文章,
传遍水口瓦屋乡。
故事传奇后人知,
贺氏宗族都赞揚。[强]

贺永强
@厚德載物?
姐夫诗文把我夸
没有肚才来对答
贺家历史一小段
全是真事和实话

黄生东
@贺永强?[强][强][强]
内弟精神不非凡,
群聊文言整理全。
收集平凡也有价,
留给别人做传闻。

贺永强
@厚德載物
?群里作品来收藏
不为出众把名扬
点点滴滴收藏好
老来看看似珍宝

群里作品虽草稿
仔细品味胜佳肴
今日虽是平常事
留给子孫就是宝

陶小聪
白手起家父母亲,
远望青山独一座。
善母父病人人知,
携手操劳把家建。
十月怀胎芒种生,
一岁离母骨肉亲。
外婆拉扯好几岁,
启蒙读书把家归。
年少无知知多少,
家父亲爹把家害。
兄弟姐妹加把火,
害得家父狱中坐。
善母救父夜中走,
揪心舍儿泪满流。
风吹露宿半夜多,
两儿留宿半载房。
抬头仰望星星多,
家中地滑摔跤多。
家亲舍地造新房,
不忘家亲感恩报。
世代相传记恩情,
造福子代代代亲。
             小聪启笔

黄生东
阿哥阿妹不分手,
反复听了有好久,
男女搭档唱得好,
内弟不愧是歌手。
@贺全海?[强][强][强]

贺全海
@厚德載物?
谢谢姐夫把我夸
没有肚才来对答
唱歌只是图开心
内弟嗓音实在差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